应当看到,当前中国的司法改革具有良好的先决条件。
如今,顺德经验的标签即将走出传统的大部门制而张贴于城市化的新领域,我们同样有理由对其改革的成果和推广价值充满期待。 郑毅,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讲师,法学博士。
对比我国实践发现,不论是高大上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还是西部小城不起眼的土地拆迁,都基本徘徊在传统城市化的范畴当中。而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则已基本进入传统城市化模式的后期,与之相伴的是人口急剧膨胀、环境和公共服务不堪重负等副作用的凸显,向新城市化模式的过渡已悄然启幕,这在近年来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等城市圈发展理念中已经多有体现。在市场经济发育水平方面,顺德企业在广东省百强民营企业名单中长期占据十分之一的比重,美的集团更是多年蝉联第一。在经济发展潜力方面,多年来的经济转型省级战略也使得顺德位居2013年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区榜眼。第17条规定了规划的范围: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的内容应当包括:城市、镇的发展布局,功能分区,用地布局,综合交通体系,禁止、限制和适宜建设的地域范围,各类专项规划等。
但其弊端也较为明显:一是极大遏制了地方政府主动性和灵活性的发挥,二是纵向层级的双向运行对行政效率的抵消作用明显,三是对京津冀协调发展、顺德小城市群发展这类新问题的应对乏力。第二,科层传统与区域协作的法治选择。中国原有的政治体制是一种被称为块块专政的体制,每个地方的党政一把手,在本地区都是一言九鼎,拥有无限权力,可以干预地方立法、执法、纪检、媒体舆论、经济民生等任何事务,如同土皇帝。
这就是俗称的权大于法。即便是这一系统的操作者,本身也要受约法制约。依法治国,不仅仅只是指限制公权进入市场交换领域,营造透明有序、公平正义的市场环境,以确保经济可持续发展,也应包括限制公权介入其他非政治性的社会生活领域。在地方层面上将某些权力,如司法、廉政监督、舆论管理等,分离出来,形成地方权力制衡和权力监督,限制公权的滥用,至少可以在大范围内有效减少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徇私枉法和官场腐败的弊端,在地方层面上的发生,增进社会和谐,减少民怨和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它的强制性只是为了维护这种约定。以今日中国党与法的关系来说,要执政党自我否定,自我放弃党的领导,按西方模式来重构权法关系,显然不切实际。
权力不受制约,最后导致灾难性的后果。既然谈法治社会,至少要做到法律没有禁止的事情,不应任意干预。不久前,中共召开四中全会,提出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究其原因,既有几千年传统文化和六十多年体制惯性的历史包袱,也有执政利益的纠结和马列原教旨主义教条的束缚
特别是《决定》明确提出,以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为核心,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法治化。——坚持从中国的国情和实际出发。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创造性实践,有力地推动和保障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新形势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战略部署,将有力地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方面事业的发展。
二是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深入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巩固和发展了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一方面要保证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证人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
六是完善保证国家权力机关依法行使职权的制度,制定完善全国人大组织法、地方组织法、立法法、监督法、议事规则等一系列加强和规范人大组织和职权的重要法律。分层分类就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问题和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开展广泛协商,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保证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推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最大限度凝聚社会共识,最大限度聚集社会正能量。
社会主义愈发展,民主也愈发展。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以法治化为主要方向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项史无前例的伟大而又极其复杂、艰巨的宏伟事业。重要经验可以作多方面、多维度的总结和概括,其中以下三点值得特别提及和重视。对重要部门和岗位,实行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定期轮岗,强化内部流程控制,防止权力滥用。一、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 民主建国、民主立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基本主张,是实现人类解放和文明进步事业的必由之路。
四、新形势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法治化的方向和重点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在我国60多年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中,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们曾一度走过很大的弯路,严重偏离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和正确方向。这就从无产阶级革命的一般规律上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民主国家是无产阶级革命的直接目的和实现途径。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最鲜明的特色和最显著的优势。积极稳妥,循序渐进,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正确处理民主与专政、民主与集中、民主与法治的关系。
完善国家机构组织法,完善选举制度和工作制度。一是民主与社会主义不可分,民主既是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内容,又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属性。八是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制机制,形成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保证了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五是改革和调整权力过分集中、党政不分、政企不分、政事不分的领导体制,推进行政体制、司法体制、企业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形成了职能明确、协调配合、充满活力、运行高效的体制机制。
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广泛实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完善和发展基层民主制度。这就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健全保证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政治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指明了前进方向、明确了目标任务。
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以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为己任,带领人民进行了长期不懈的艰苦奋斗。推进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就是要以国家根本政治制度为主要制度载体和主要民主渠道,推动实现三者有机统一,使之统一于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践和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
评价一个国家政治制度是不是民主的、有效的,主要看八个能否,即:国家领导层能否依法有序更替,全体人民能否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人民群众能否畅通表达利益要求,社会各方面能否有效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国家决策能否实现科学化、民主化,各方面人才能否通过公平竞争进入国家领导和管理体系,执政党能否依照宪法法律规定实现对国家事务的领导,权力运用能否得到有效制约和监督。我们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目的就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三是加强和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职权,规定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共同行使国家立法权,共同监督宪法实施。我们还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出发,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增强党和国家活力、反对官僚主义、调动基层和人民积极性。推进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就是要坚持形式民主与实质民主、程序民主与实体民主相统一,使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各方面工作做到充分反映人民意愿、充分实现人民权利、充分保障人民权益,并为实现八个能否开辟广阔发展空间。走自己的道路,总结自己的经验,同时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包括政治文明成果,但绝不照搬照抄西方政治制度模式。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的同时,确立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方针。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法治化。
完善纠错问责机制,健全责令公开道歉、停职检查、引咎辞职、责令辞职、罢免等问责方式和程序。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民主政治制度,归根到底,是由这个国家的国情和实际决定的。
——坚持中国特色民主观。(四)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建设 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